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2章 建设成果
第(3/3)页
用。
负责地方的文化扫盲,让他们懂得思考,不容易被别人蒙蔽。
农耕技术传播,科学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
组织各项传统活动,增加百姓凝聚力。
尤其是这凝聚力,能让底层百姓相信起义军的未来,愿意为之而努力。
就拿江淮治理方案,农闲之时百姓踊跃参加,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初步建设的地方,其余早早解救出来地方汇报的成果,使得林曜眼前一亮。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如今这些地区的状况,相较于在宋朝地主豪强手中的日子,就好像在人间天堂。
过去勉强维持不死的日子,吃饱饭对他们来说跟做梦一样,但现在已经满足了吃饱饭的要求,甚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具体的数据来说,这些农村地区通过扩荒获得更多的耕地,新生儿诞生的比例逐年上涨,运用科学的方式让夭折率降低。
轻徭薄赋的政策,让这些勤劳能干的农民积累到了以往难以想象的粮食,饿肚子的现象不再重演。
哪怕突发天灾,起义军的粮食储备也远远领先于时代。
以往起义军通过市场价格,又或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征收农民的粮食。
地方政府得到粮食储备,农民得到铜钱,有了储备和消费的能力,进一步盘活各地的经济。
地方的道路建设也逐一落实,村庄通往县城的泥土路换成了钢筋水泥路。
其实林曜使用沥青,可这样需要对石油有着深度的使用能力,才能不浪费这工业的血液,毕竟沥青只是石油微不足道的残渣部分。
有着这些能扛下几十吨重量的钢筋水泥路,可以说只要质量没有偷工减料,二十年内根本不会出问题。
这种道路增强各地的经济交流程度,农民前往县城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在方便村民们前往县城消费的同时,村民也可以将饲养的家禽、又或者编织的一些工艺品,拿到县城卖。
赚到钱后,就可以考虑后代的读书识字问题,可以尝试把家里孩子送到县里的县学读书去了。
百姓的改变都被林曜看在眼里,他对此也很是满意。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