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程老滑头的做法。
第(3/3)页
“可偏偏就这么巧,来了个会断案的狄仁杰!”
“他帮咱解决了问题之后,袁天纲这个神人又来,还颁了旨意,让咱家搬到长安城去住了——”
顿了一顿,叹了口气道:“而且还点了我的名字。”
“最近这一串事情,单单只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针对咱府上,在运作些什么?”
“还有,程老爷子!”
说到这里,侯非鱼笑了笑:“他一辈子贪功冒领之事无数,程伯伯他们兄弟几个,又是长安城里有名的‘老字号纨绔’,哪里找不到一件自污之事给人做把柄呢?一定要和咱家联系上么?”
“老字号纨绔?”侯爷和夫人听着这个说法有趣,都轻声笑了起来。
“所以,我总觉得,这事,不是那么简单。”
“既然程爷爷敢在这种时候来找咱家,多半便是不怕其中的影响。”
“那咱们,也未必不能去找他看看。”
“爹,我想以小辈身份,去探望他老人家,看看他的态度究竟如何,能不能打探些什么出来。”
“若是能见到程老爷子,探些风声回来,那就算是赚了!而且说不定就有机会,把这道菜,上达天听!”
“若是他不肯见我,我一个小小的孙子辈,又不丢人。”
说到此处,侯非鱼嘿嘿笑了起来。
“更何况,我还是个‘有名的傻子’呢,怕啥?”
【作者题外话】:作者的话:
关于“五姓七望”,“姓”是姓氏,“望”即郡望,是指某一地域范围的名门望族。所谓五姓七望,实际上说的是在七个郡中的五个豪门姓氏,其中李姓有两支: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崔氏有两支: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五姓七望”一说出于隋唐时期,但追其根源,却要说到东汉时期。东汉时期的门阀制度兴起,高门大姓也随之兴起。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使得一些以经术起家的官僚受到重用,而他们的门生又遍布天下。这些官僚的后代也因为家学渊源而得以累世为官,到东汉中叶,大姓豪族逐渐形成。
门阀士族发展到顶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与“寒门”泾渭分明。由于当时朝廷的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而举荐权完全被门阀士族所垄断,导致高门子弟哪怕没有学识也可入朝为官,而寒门子弟哪怕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仕,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初期,门阀士族进入到了最后一个辉煌期,当时的士族仍是王朝最重要的核心支柱,“五姓七望”则是其中的顶流,人人心目中都以五姓七望最为高贵,就连皇帝也不惜采用生拉硬拽的方法直接把自己的家族强制融入士族。比如,隋文帝杨坚就坚称自己是弘农杨氏的后人,以自高身价;唐高祖李渊也声称自己是陇西李氏正宗传人,在当时都曾引起争议。
不过,“五姓七望”的豪横地位也让皇族深感忌惮。武则天自掌权起,便开始大力扶持寒门子弟,并扩招科考的范围,“五姓七望”的地位开始动摇。到了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这些门阀士族惨遭灭门式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