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77章 崇祯下江南
第(2/3)页
眉头紧皱,元峥说道:“皇上!江南水乡,无论种植什么,都是非常好的。
虽说民以食为天,这些土地种植粮食也是很好的。
但是终究收入不高,江南这边适合种桑养蚕。
就种桑养蚕。朝廷不要干涉,至于粮食问题。
北边朝廷在关外有几百万百姓新开出来上亿亩的土地在种植。
南边更远的地方,我们的水师抵达的地方,稻谷一年三熟,正有足够粮食生产,我已经让商队回程的时候,购买部分粮食带回来,由朝廷保底价格收购。
若是能够收得回来,江南这边我准备不再限制田地必须按比例种植庄稼。
种桑养蚕赚钱,就让百姓们多赚些钱吧!”
崇祯问道:“他们吃的粮食就会全部向海外购买?”
元峥说道:“是的!这样的话,蚕户赚钱,用钱买粮食,也能够让海外那些适合种粮食的人,用粮食换钱。
商人来回奔波也能够赚到利润,朝廷还能够从这些交易当中,收到不少的税。
江南的丝绸又可以销售到海外去,换回金银和我们需要的其它物资。”
元峥早就跟崇祯这一家子,非常熟悉了。
他们说话的时候,崇祯的三个儿子都跟在身边。
默默听着。
长庆公主指着江上那些小船:“看他们一人操舟,竟然如履平地。”
元峥笑着说道:“北人乘马,南人操舟。这可是有依据的。”
崇祯笑着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朕想去苏杭看看。”
元峥立刻说道:“这天下都是大明的天下,陛下那里都去得。”
传令舰队到苏州府。
皇帝南巡的消息,早就随着第一份大明半月报传遍了天下。
苏州知府接到皇帝来到苏州的消息,赶紧带着手下官员,出城迎接。
这些官员们刚刚走出城门不到二里,就看见前面一队依仗过来。
最前面是一队骑兵,每一匹马都有一人来高,马上骑士也是身高力壮的人。
在这些骑兵后面,一顶宝幢下面坐着身穿九龙黄袍的崇祯。
在他身边后是太子朱慈烺和世子们,元峥跟在他们后面。
沿途的苏州百姓们,竞相争迎皇帝我的御驾。
崇祯看着这些跪倒在地上的百姓们,穿着丝绸的占了多半,心里高兴。
苏州知道丁允元看着崇祯脸上的笑容,终于放下一点点的心来了。
从大明半月报上面,他是知道皇帝南巡的,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竟然突然要到苏州来。
这一点准备也没有啊!
像是知道他的心思,元峥低低对他说道:“找一客栈,请皇上住下就好。”
宰相亲自安排,知府立刻派人去办。
不过丁知府并没有去找客栈,而是派人前往徐家。
当时的苏州,最大的园林就数徐家的拙政园了。
拙政园由王献臣花了十六年修建起来,等到他死了之后,这座园林被徐家祖上赌赢过来。
现在徐家家主徐树丕,原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秀才,家产现在也大不如前。
他也从最新出版的大明半月报上见到过皇帝南巡的消息。
突然听到知府要请崇祯皇帝住进自己家里,立即激动得全身发抖。
这样的好事落到自己头上,仿佛天上掉馅饼一样。
马上让自己家里人,赶紧把园子中、西两处位置全部立刻空出来。
自己家里的人全部搬出去。
现在置办新的家具、用具已经来不及了。
他只能够让家里下人,洒扫整个园林。
自己家搬到客栈里面去住。
带着子侄,候在园门外面,等着崇祯他们这一行。
丁允元轻轻把自己的安排悄悄告诉元峥之后,元峥点头表示可以。
并且对丁允元说道:“徐家租住客栈的费用,内库会给的,不能够让百姓吃亏!”
崇祯看着城里的百姓大多衣着鲜亮,脸色也红润。
不由得喜道:“苏州民有喜色,这是地方治理有力!”
一句话,给苏州这些官员们一直定心汤圆。
皇帝说好,就一定是好。
元峥把今晚要住在拙政园的事情说了,崇祯点头同意。
海上航行快十天,所有人都有些累了,崇祯的队伍走到拙园门口的时候。
看见门口跪倒十几人,丁允元奏禀:“这是拙政园主人徐秀才一家,恭迎陛下!”
崇祯示意:他要下马。
崇祯下马,亲自伸手扶起徐树丕:“徐秉公秀才,是朕打扰了!”
被皇帝亲手扶起的场景,远远近近有许多当地人都看见了。
徐树丕激动:“草民陋居,能得皇上光临,蓬荜生辉。
这是草民祖上有德,恭迎陛下入园。”
崇祯扶着徐树丕的手:“主家在些,还当为朕引路。”
然后他又对还跪倒在地上的其他徐家人说道:“平身吧!朕就是来当客人的。”
这句话说得响亮,那些听到的百姓们,心里都是欢喜:皇帝平易近人,是个好皇帝!
徐树丕赶紧弓着身子,走在道边在前面引路。
原先的拙政园被徐家把东园卖给了王家,现在的拙政园已经没有最初时候完整了。
不过也已经完全能够让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