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元峥的突击!行走在黑夜里面的…_沙漠佣兵之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3章 元峥的突击!行走在黑夜里面的…

第(3/3)页

匍匐在地上,冷静地向着前方,正在喷吐着火舌的倭寇机枪暗堡射击。

  左左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罗斯今天要控制整个第六团的整个炮兵营的大炮运输,因此只能够留下后面。

  现在还在率领着一大群的骡马等候在江边呢。

  元峥这个时候也发现了那些突然出现的暗堡。

  倭寇侵略进了这片土地,它们抓来不少的劳工,这些免费劳动力。

  被这些倭寇用来没日没夜地做工。

  这些暗堡就是倭寇第一一四师团为防万一修筑的。

  它们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这些倭寇更没有想到:这么就被炸掉了。

  元峥操作军舰上面的主炮,向着右右前面那个暗堡开火。

  第一枚炮弹,真正掉在暗堡顶上,暗堡里面的机枪立刻停止了射击。

  不到三秒,这个暗堡的机枪又开始扫射了。

  这暗堡顶上修建得结实,就算是元峥刚刚那一炮准确地打在塔顶上,也只是吓了里面那些倭寇一次。

  并没有实际用处。

  看着那些比军舰位置略高一些的暗堡。

  元峥灵机一动,迅速跑到三联高射炮的炮位上。

  动作飞快地放平炮身,向着刚刚已经挨了一枚炮弹的倭寇暗堡平射。

  第一枚炮弹直直地打入倭寇暗堡的那个射击口。

  所有军舰上面的士兵和第六团的那些被压制得不能动弹的士兵们。

  全都看见那个暗堡猛地抖动一下。

  里面的机枪终于哑火了。

  有了这枚炮弹的成功经验。

  元峥咚!咚!咚!地连续射击。

  高射炮是用来打飞机的,射速快是它的基本技能。

  不到十秒钟,元峥打完一轮十五枚炮弹。

  倭寇沿江工事的整个暗堡群,全部被元峥打掉。

  射高八千多米的高射炮,用来平射打暗堡,简直跟狙击枪一样的精准。

  军舰上面的这些新四旅士兵们爆发出一阵阵的喝彩声。

  他们一直都知道旅长枪打得好,炮打得好。

  连飞机都能够百发百中,元峥打出再好的成绩。

  在这些士兵们眼中,都是正常的。

  第六团的这些女兵们,被倭寇突然出现的暗堡压制下来。

  伤亡不小!

  一个个火气十足,这些个暗堡刚刚才打掉,她们立刻开始冲锋。

  一百米的距离,十几秒就冲上去了。

  手榴弹向着还在顽抗的倭寇扔过去。

  机枪也开始在倭寇的工事里面架设起来。

  今天元峥在战前特别叮嘱过右右,一定要压着节奏。

  宁愿慢慢来,也要把伤亡降低下来。

  结果才开局就被倭寇的暗堡群一下子把伤亡打出来许多。

  右右心里对此非常的气愤。

  左左跟她是同卵姐妹,就算是两个隔着几米,也能够感觉到右右浑身散发出来的怒火。

  她大声右右喊道:“冷静!冷静!想想师父的交待!”

  右右心说:“我就是想着师父的交待,才这么有火的。”

  左左的话,还是让右右冷静了些,命令第六团:“不要急躁,全团慢慢推进,对于顽抗的倭寇。

  尽量用精准的枪法解决,少用硬冲上去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第六团的推进速度就降低下来了。

  倭寇在沿江防线上负隅顽抗,第六团的官兵们,慢慢推进。

  时不时地有第六团的女兵们打着旗语,引导着军舰上面的火炮向着那些顽抗的倭寇轰炸。

  虽然第六团控制着速度在推进,实际上整个战场的态势飞快地在转变。

  最初的时候,是这个方向打响的第一炮。

  倭寇一一四师团,向这个方向第一时间派来了一个大队的增援。

  现在这个增援队伍已经抵达战场。

  它们从倭寇还控制着的沿江防线进入阵地,开始跟第六团抢夺阵地来了。

  右右时时刻刻记着元峥的吩咐,命令着第六团的女兵守住战线。

  多引导长江上面的军舰向倭寇阵地轰炸。

  随着新四旅各个队伍抵达战场。

  整个龙潭各个方向都有新四旅士兵在进攻。

  四面八方都有火炮在轰鸣。

  倭寇第一一四师团的师团长末松茂治面对着突然袭击的新四旅。

  也没有慌张,他迅速向华中方面派谴军总司令部提出一个计划:

  第一一四师团坚守龙潭,第十六师团伺机增援,长江上倭寇军舰迅速增援。

  现在先把新四旅拖在龙潭,等到各个队伍一起抵达的时候,同时发起反攻。

  一举歼灭新四旅!

  这个计划很对烟峻六的胃口,它命令参谋部就这个计划展开讨论。

  所有的参谋人员,都能够从司令官的态度上面看出来,这个计划实际上已经说到司令官的心里去了。

  立刻附和声,赞同声同时响起。

  为了保险,参谋部还命令:倭寇第三师团、第十八师团、第十一师团,各自抽调一个联队参加这次围剿计划。

  只不过倭寇的军舰现在从吴淞口出发,最快需要六个小时才能够抵达战场。

  实际上航行途中只需要四个小时,可是这样的紧急行动,军舰还需要做些准备。

  因此最快需要六个小时才能够抵达战场!

  烟峻六命令:组织一支突击队,跟着舰队一起出发。携带足够的补给品。

  这个时候,它们的侦察机报告已经抵达战场,长江上面有四艘军舰。

  沿着龙潭有不少的船只,双方打得如火如荼,攻防正激烈呢。

  烟峻六的命令立刻得到了执行,这是它上任后的第一仗,为了有百分百的保险。

  它特别指定了,由倭寇上海特别陆战队随军舰一起赶赴龙潭。

  这支倭寇陆战队有四千余。

  编制包括5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和野战医院大队,通信大队。

  装备120毫米榴弹炮8门,75毫米山炮、速射炮等32门。

  战车、装甲汽车20辆。

  士兵主要武器不是日军最普遍的三八大盖,而是更有利于近战的德制伯格曼MP-18冲锋枪,俗称的“花机关枪”

  这种枪的火力猛,并且倭寇的这支队伍不是温室里面的花朵。

  从它建立起来,就屡建奇功,就在淞沪战役的时候,这四千名倭寇,抗住了国军三个德械师十天的猛攻。

  可以说前期是它们独力稳定了倭寇在上海的整个局势,否则上海的倭寇等不到各地的援兵,就已经被赶下海去了。

  现在烟峻六直接指明出动这支队伍,足以表示它对新四旅的重视。

  它的这个命令还没有发布下去的时候,倭寇参谋立刻建议,抵达战场的时间还要稍稍延后两个小时:

  这是因为倭寇的这个上海特别陆战队的装备太好,一时半会儿是装不上船的。

  烟峻六冷漠地看着自已的参谋长。

  参谋长立刻发话:“有困难就克服,六个小时,不能够再多了。”

  命令下达之后,整个上海全都紧张起来。

  倭寇出动了大量的军队,封锁道路。

  为它们的这支特别陆战队能够快速抵达码头清理出来路线。

  这些道路上面,就算是倭寇友邦的那些外交车辆也不许通过。

  整个倭寇码头现在已经变得繁忙起来。

  不断地有倭寇的车辆开到码头,一件件的装备运上船只。

  这次为了保险,倭寇派出了六艘军舰。

  随行的不有二十多艘普通货船。

  整个上海都知道:倭寇这是要在什么地方打一场大仗了。

  只是不知道这个战场是设在什么地方的。

  这个消息,被国军在上海的间谍立刻发送到了武汉统战部。

  武汉统战部指挥部,收到这个消息,用脚指头想,就知道,倭寇这次大概率是要沿江而上,驰援龙潭。

  武汉这边已经是鞭长莫及,能够做的只是把消息尽快地送到新四旅手里。

  这则消息也立刻送到了元峥手里。

  估计着倭寇军徽最快将会在四个小时抵达。

  元峥马上决定自已上第一线去,派出一艘炮艇前出二十公里侦察。

  为了保证联络,特地给这艘炮艇上面派了一个电报小组。

  元峥到了右右身边的时候,右右还在专心地向着前面负隅顽抗的倭寇射击呢。

  到现在,第六团还在倭寇的沿江防线上战斗。

  不是第六团战斗力差了。

  而是这里倭寇的防御做得实在太好!

  工事、战壕、明堡、暗堡层层叠叠,一环套着一环。

  如果不是军舰上面的重炮最初猛轰了一波,又受到了元峥用高射炮直射,打掉了十几个暗堡。

  第六团这个时候,怕还在江边抢滩呢。

  看着前面倭寇暗堡里面喷吐出来的火舌。

  元峥拍拍右右头顶上的钢盔:“你笨啊!那天做的炸弹,这个时候用着多好?”

  右右这才明白过来,现在自已没有火箭弹。

  可是自已有弓箭啊!

  她委屈地对着元峥说道:“我的弓箭全放在营地里面了。”

  元峥笑了:“看我的。”

  找人去把自已的弓箭和昨晚还没有用完的那些炸弹取来。

  向着前面的那些明堡、暗堡一一射击。

  每一个炸弹都准准地射进倭寇的射击孔。

  就算是有些炸弹跟倭寇正在射击的机枪枪口一起卡在射击口,爆炸产生的威力也足够让堡垒里面的倭寇全军覆没了。

  元峥的加入让第六团的进度瞬间快了起来。

  元峥到处所向披靡,倭寇精心建立起来的防线在元峥准确的爆炸下,一一瓦解。

  南京卫戍区指挥部里面,收到飞机最新的侦察情报:

  整个龙潭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新四旅以少围多,把倭寇一一四师团包围在龙潭。

  正在加紧进攻,龙潭周边没有发现倭寇其它队伍,倭寇第十六师团有出动迹象,但是还没有出动。

  八十三军二个团,已经进入阵地!

  这个前线的最新消息,也被同步送到武汉行营。

  唐生智一边关心着整个南京的防线,一边盯着这条刚刚收到的消息。

  至少目前来看:新四旅的这次突袭还是成功的。

  至少还没有引起倭寇的群殴。

  但是刚刚武汉行营的消息,还压在他的心头。

  最终南京卫戍区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对新四旅下达了三个小时后撤退的命令。

  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是新四旅的回复!

  对此不只是南京卫戍区,就是武汉行营也有有所准备。

  元峥所带的这个旅,一直以来就是这一个不好。

  从来不领会上级的精神。

  军令如山!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