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一战成功_沙漠佣兵之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3章 一战成功

第(2/3)页

了舰炮的轰炸,虽然没有当场被炸死、震死。

  但是这些倭寇的内脏已经受到重创。

  也是活不了的。

  所以它们现在见到元峥这支队伍冲上阵地,连反应都没有了。

  元峥没有给这些倭寇留下一点点的机会。

  指挥着六十七师的这些士兵们,给倭寇全都补上一刀。

  六十七师的士兵们,有些不习惯新四旅的做法。

  不过跟在一起的有米雨石师长,这些士兵还是按照命令执行。

  元峥对着这些士兵说道:“我们的队伍不需要俘虏!

  倭寇也不愿意当俘虏,强扭的瓜不甜,强结的婚不美!

  本着人道主义原则,我们要尊重它们的选择!”

  元峥说话的时候,罗斯又在给这些士兵们加强心理影响了。

  讲完这些,元峥指着前方说道:“我们要加快速度,早点抵达目的地。”

  说完来到拖九二步兵炮的队伍面前。

  亲自拖着一门炮赶路。

  有了他的带头,队伍里面很多士兵都找来长长的绳索,系在炮架子上。

  几十个士兵拖着一门炮跑!

  只有四百多斤的大炮,被几十人拉着,速度飞快。

  整个千人队,用急行军的速度开始狂奔。

  一路上非常顺利。

  现在倭寇的第六师团,正一心一意地进攻南京城廓。

  它们想的是早些打入南京城里面去,完全想到会有人异想天开地要全歼它们。

  新四旅的炮艇刚刚从长江转入秦淮河,就遇到了倭寇的攻击。

  这些倭寇迎来的是比它们火力猛烈好几倍的还击。

  炮艇外面的铁壳,完美地保护了新四旅的士兵们。

  炮艇上面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和机枪,给了倭寇致命的打击。

  每一艘炮艇上面红色的旗帜,给了那些已经鏖战了一个早晨的国军士兵们信心。

  他们已经接到了卫戍区的命令,配合新四旅的炮艇,打一个强反击。

  让这些国军士兵们始料不及的是:新四旅的炮艇竟然是前面的继续冲,后面的跟上,连续不断火力。

  压得倭寇抬不头,动不了身。

  连续三十艘炮艇从倭寇面前经过,倭寇就遭受到了三十轮的炮火打击。

  国军士兵们冲出战壕,趁机发起的反冲锋,轻松地打一直把倭寇追杀到了离秦淮河边上千米的地方。

  新四旅的这些炮艇,一路进攻,一进冲到了通济门。

  然后这些炮艇才开始分散,一部分继续绕秦淮河向着将军山方向去。

  另一部分又开始回头,沿着来路上加强国军那些士兵们的火力。

  国军这些士兵们有了炮艇上面那些大炮机枪的支援。

  很快击溃了正在进攻阵地的倭寇第六师团。

  并且开始追着这些倭寇打了。

  卫戍区的命令很明确,今天要在这片区域打一场歼灭战。

  今天也有了这种条件,首先地的航空兵没有了。

  倭寇集中的炮兵阵地昨天也被新四旅给打掉了。

  国军士兵们冲锋的时候,再也不用头顶着无穷无尽的炸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倭寇士气如虹的进攻。

  被新四旅的炮艇打断。

  正面的交锋需要的是勇气,勇气从士气来的。

  被打断了进攻锐气的倭寇,如果被打了七寸的毒蛇。

  现在士气低迷,国军跟它们刚刚相反,士气正旺。

  一增一减之中,双方的攻守之势也发生了改变。

  这个时候,卫戍区派上来的总预备队也进入了战场。

  唐生智这一次是把整个南京卫戍区里面能够派得出来的力量,全都压上来了。

  今天这种战役,他还没有上报给远在武汉的常凯申。

  唐生智知道,常凯申的指挥部里面,漏洞不比他这个指挥部小。

  同样的命令和计划,发出来的时候,可能是发向了立场完全不同的两个地方。

  无论发向何处,倭寇的司令部总是能够第一时间知道消息的。

  因此,今天他也有意地把作战计划压了下来。

  元峥带着的这支队伍,已经连续急行军了一个小时。

  看看前面的山头上,被挖得千疮百孔。

  那就是牛首山阵地了。

  元峥的视力是最好的,不用望远镜也看清楚了。

  那个阵地上面没有倭寇。

  这是一个好消息。

  实际上,倭寇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现在已经感觉到了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正在跟自已右侧的倭寇第九师团长吉住良辅通话。

  请求第九师团的兵力向自已这个方向靠一靠。

  倭寇第九师团长吉住良辅也很郁闷:“我靠!我能够靠得过来吗?

  昨天那面旗帜,已经让倭寇有些畏惧了。

  今天那面旗帜又出现了。

  只是昨天出现的是在骑兵队伍里面。

  今天出现在炮艇上。

  两个师团之间,被炮艇隔着。

  怎么靠得过来?”

  谷寿夫听了这样的解释,自已都觉得自已是强人所难了。

  求人不如求已!

  它命令集中兵力,先把秦淮河上的炮艇给砸碎。

  现在第六师团手里的火炮只有四门,四门步兵炮。

  四门步兵炮跟河里面十几艘炮艇对轰。

  结局不言而喻!

  那些士兵们不要命地向着炮艇冲锋。

  被那些无情的新四旅官兵们收割。

  这样的战斗不能够继续!

  不能够这样打下去了。

  第三师团长谷寿夫,下令暂停进攻!

  队伍退下来休整一下。

  让它没有想到的是,自已主动退下来。

  这些天一直在后退的国军士兵们,竟然吹响了冲锋号。

  它没有听错,竟然是冲锋号!

  不止是一个阵地,而是它能够听到的所有阵地。

  国军都吹响了冲锋号!

  “总司令!前线已经吹响了冲锋号!”

  刘兴向唐生智报告。

  唐生智这才笑了:“刚刚跟大家只是开了一个玩笑。

  这些天大家都太紧张,太压抑了。

  老头子给大家开个玩笑,让大家轻松一下。

  有事的去做事,该做什么的就去做。

  向南京的汇报的电报,发出去没有?”

  他这是问的刘兴。

  “没有!”

  “应该让校长知道,让校长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

  “是!”

  前线已经发起了冲锋,中骡子是马立刻就要见了分晓。

  自已的作战意图在前线战场上已经明了。

  再也不用瞒着藏着了。

  倭寇第三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看着国军冲锋的架式。

  “他们竟然敢反攻?”

  谷寿夫彻底愤怒,出离愤怒了。

  它命令:“顶住!给我顶住!”

  倭寇士兵无论怎么样,还不是机器。

  并不能够像机器一样,说退就退,就进就进。

  刚刚从战场上开始撤退,现在又要让它们顶上去。

  一时之间命令的错乱,加上国军泰山压顶一样冲过来的气势。

  让这些倭寇士兵们,终于害怕了。

  有人向后面逃跑,立刻就有人执行战场纪律。

  刚执行战场纪律的倭寇,不知道是被国军士兵打出来的子弹给打死了。

  还是被倭寇士兵当中,无意打出去的子弹给打死了。

  反正执行战场纪律的倭寇士兵倒下后。

  倭寇终于溃退了。

  一处倭寇的溃败,引起了连锁反应。

  整个倭寇第三师团原本就是在一条线上进攻。

  现在也就在这条线上,全线溃退。

  国军士兵们的追击非常坚决!

  他们的指挥官非常清楚,在倭寇的背后。

  有新四旅的队伍关着门。

  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倭寇驱赶着,一直赶到牛首山去。

  在那里,就是倭寇第六师团的葬身之地。

  国军的指挥官心里有底,指挥的时候就很硬气了。

  命令所有参战官兵:“把倭寇向牛首山赶!”

  倭寇的师团长今天就郁闷了:“这些国军士兵怎么了?

  像是换了一支队伍一样。

  竟然这样紧追不放!”

  谷寿夫一边组织着士兵撤退,一边命令自已留下来的预备队先行撤退到牛首山去。

  他这个师团是一路打到南京来的,当然知道从这里撤退的路线。

  只在过了牛首山,就是天高任鸟飞,水阔凭鱼跃了。

  因此要想顺利撤退,首先要占据一个制高点。

  就算是不继续退,全师团在牛首山休整也是好的。

  先把自已的退路安排了。

  这个时候谷寿夫才向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汇报:“我师团遭到国军猛烈反攻,现在已经退出南京城廓。

  正向牛首山撤退。”

  倭寇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看着地图,第一时间命令:“通知外大臣,立刻跟南京政府开始谈判!

  双方停火!”

  这一招他已经是用的第四次了。

  早就熟悉不过,只要战事不利,立刻就停火谈判。

  等到第六师团安全了,再停止谈判就是了。

  常凯申刚刚收到南京卫戍区报上来的作战计划。

  在地图上比划着唐生智的这个计划,远在武汉的他们。

  实在不知道这样的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在这个时候,唐生智还能够打出一个防守反击来。

  这种气势,才是常凯申最欣赏的,屡败不怕。

  只要还有屡战的勇气。

  就跟曾国藩一样,屡败屡战,最终还是打赢了。

  他们正在指挥部研究的时候,外面有军官报告。

  送上一份倭寇外交官发来的电文:提议双方立即停火,展开谈判!

  常凯申立刻明白了:唐生智的这次反攻,让倭寇吃了大亏,或者要吃大亏了。

  每次只有自已这方占了一些优势的时候,倭寇就会及时回到谈判桌上。

  今天常凯申没有犹豫:立刻同意了。

  命令:“命令唐生智立刻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国军已经跟倭寇展开谈判了。

  南京问题有望和平解决!”

  在场的所有将军,全都愕然地看着他。

  常凯申一点也不尴尬地对着这些人:“我也想乘胜追击。

  只是国力不允许我们任性啊!

  有这么一点点的和谈机会,都要抓住。

  毕竟在倭寇内部,也是有想要和平的官员。”

  唐生智收到电报,完全不敢相信!

  他再次回电询问:“现在南京各个防线,倭寇进攻正急,如果我军单方面停火。

  倭寇一个小时就会完全占领南京!

  请示是否立刻停火?”

  收到南京卫戍区的电报,武汉整个指挥部里面的人都呆住了。

  常凯申做梦现在都想跟倭寇谈判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