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260 章 联合
第(2/3)页
是一个小门户。
直到当代家主俞正青当了家主之后,俞家才眼见着一比一日强大。
俞正青不过是个举人,屡试不中之后才死心办起了书院。
说来也奇怪,他自己总也考不中进士,但是在他伊正书院中受教导的学子中进士者却是为数下少。
仅十年时间,伊正书院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院一举成为大夏四大书院之一。
与国子监,阳明书院,翰墨书院等齐名。
国子监背靠朝廷,国子监出来的学生又称为天子门生,其实力自是毋庸置疑。
阳明书院则是有半圣之称的王阳明所创,也是实力雄厚,毕竟半圣过世也不算太久。
翰墨书院则是前朝朱圣所创,也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这三家能成为三大书院,都有其必然的因素在其中。
但是伊正书院就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了。
二十年前,京城书院多如牛毛,俞正青的伊正书院并不如何出彩,不,甚至可以说有点可怜。
别的书院好歹都有进士坐阵,也能辅导一下举人的课业。
而伊正书院倒好,院长才是一个举人,如何给其他举人辅导?
所以起初招学生的时候,伊正书院是不收学费的。
这才引来五个并不阔绰的士子愿意在他书院就读,名为就读,实际上就是找个免费吃住读书的地方。
然而也就是这五个举人,竟然在来年的科举中,全部高中,最差的也是个二甲同进士。
于是伊正书院一炮而红,成为了一个传奇。
之后的数次科举,伊正书院中进士的数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学院,与国子监也不相上下。
然后再对比两院的生员数量和参考人数,国子监远超伊正书院。
也就是说,实际上伊正书院的中榜人数的比例,甚至远高于国子监的中榜比例。
伊正书院由次便成就了大夏四大书院之一的地位,而俞正青也搏得了一个大儒的名望。
这几年伊正书院的中榜人数其实已经有所下滑,但是由于早些年的积累,暂时影响还不算太大。
在外人看来,书院伊正俞正青是个威严刚正,不苟言笑的人。
但是很少人知道,俞正青背地里净干卑鄙下流的事。
他只娶了一妻三妾,对于大户人家来说,也算是正常之事。
但是俞府的下人们都只知道,府上百婢女,无一逃过侍寝的命运。
俞府有条铁律: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被老爷点中了,无论是谁,都必须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先得把老爷伺候舒服了才行。
否则,轻则一顿毒打,重则直接人间蒸发。
这些年已经有不下数十名婢女莫明其妙的消失了。
对外都是宣称她们已经返回乡下去了,但是俞府下人们都知道,那些人都已经被老爷害死了。
这么多年下来,也不是没有人想过要反抗俞正青。
有人尝试过报官,有人尝试过把俞府的事公布于众。
可惜,报官的人自己坐了牢,而公布于众的那个女人下场更惨。
反被说成是勾引伊正大人不成,脑羞成怒,要污了伊正大人的清白。
后来在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之下,只能选择自尽,一死了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