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3章 381【开端】
第(2/3)页
不然便是一个闷嘴葫芦。
当然,眼下薛南亭根本无暇考虑这些问题,他望着御案后的天子,脸上浮现一抹沉痛的神色,道:“陛下,臣的叔叔医术精湛,臣立刻派人去将他请来京城。”
薛南亭闻言愈感悲切,可他终究是朝廷右相,肩膀上扛着大齐一京十六州之地的重任,必须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理智,唯有躬身道:“臣恳请陛下保重龙体,好生将养,万万以天下苍生为念!”
在这之前大齐有一百四十余年的国祚,南渡永嘉虽然继承大齐的国号,而且李端是以皇七子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继承大宝,但是在后世的史书上多半会将南齐视作一个新的朝代。
秦正不疾不徐地说道:“第一,朝堂大权被江南门阀世族把持。两位宰相和御史大夫暂且不提,六部尚书和侍郎,有十三人和那些高门大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论是出身门阀世族,还是姻亲和座师的关系,总之他们可以视作一个整体。除此之外,翰林院、国子监、御史台、九寺、七监,其中有大量官员深受江南世族的影响。”
他今天召这三人入宫,主要目的便是统一思想,让每个人都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因此继续说道:“大齐存在很多问题,不论朝堂还是军中,朕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尽量多解决一些问题,不让后继之君前路坎坷。”
即便抛开京军的存在,就算李端敢对江南世族举起屠刀,唯一的结果便是朝廷陷入瘫痪,各州官府立刻崩溃。
更何况江南世族之中并非全是贪官污吏或者裙带之臣,左相李道彦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想要改变朝廷权柄被那些人把持的现状,就得有足够的能臣干吏进行替换,还不能动摇到朝廷的根基,这件事的难度甚至要超过陆沉在边疆对抗景朝铁骑。
秦正继续说道:“第二,京军目前仍然是由江南世族出身的武将控制,从枢密使郭从义、上将军王晏到大将军侯玉,这些人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军南北两衙目前的十七位都指挥使,仅有定威军都指挥使陈澜钰出身边军,其他十六人的籍贯都在江南,更不必说下面的都尉和校尉这两级将官。纵然陛下采纳陆侯的建言进行将官对换,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改变这个局面。”
他的发言很直接,没有半点委婉之处,显然是因为此刻殿内君臣四人是一条心,自然没有拐弯抹角的必要。
李端沉吟道:“朕这些年一直在想办法调整京军的势力格局,至少他们不会拧成一股绳,只要朕还活着,京军就不会乱来。”
<div class="contentadv"> 这是他御宇十四载的底气。
如果连这份底气都没有,京军完全脱离控制的话,他也不敢冒然提出京军改制。
秦正提醒道:“陛下,在这件事上不论如何小心都不为过。”
李端颔首道:“理应如此。陆沉。”
陆沉微微垂首道:“臣在。”
李端郑重地说道:“朕将京城的安全交托在你手中,不知你需要朕做什么?”
这句话来得稍稍有些突然,但是陆沉神色依旧沉稳,想了想说道:“陛下,为确保万无一失,臣需要从江北调两支兵马南下。”
李端微微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