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再明心志_从红楼开始的诸天之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0章 再明心志

第(2/3)页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林如海抬头看向林曜,他感觉这个孩子更加陌生了,思想的力量比个体的力量更震撼人心。

        “之前我还以为你要那个位置。”

        “弊端不在一二人上,而在于一个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苛捐杂税,大量的税赋,尤其是地方施加的税。土地兼并,一旦遇到灾荒年景活不下,或是碰上豪强贪官,强行买地,之后农民就会失去土地变成佃户,形同奴隶。”

        林曜认真的说道,通过他的语气就明白他不是在开玩笑。

        “这些人生活是痛苦的。缺衣少食,挨冻受饿,目不识丁,做一世的文盲。还要还要时常被地主豪绅、贪官污吏勒索压迫,被迫被杀”

        “这些都是我从史书中看到的王朝弊病,我想改变这些现状,给底下的平民更多的希望,铲除那些迫害他们的人。”

        “然后建立直达最底层的治理体系,不能让无讼这种治理方式彻底消失,抑制地方豪强这些恶势力的诞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无讼,就是儒家治国的理想状态,能用道德解决的,就绝不诉之于法律。

        自汉时起就已有这倾向,禁止子告父、奴告主。

        宗族争端官府不愿插手,只让他们自己解决,也就有了“皇权不下乡”的谚语。

        基层自治,减少行政成本的行为,也成为了地主豪强壮大的温床。

        <div  class="contentadv">        辖区内诉讼数量多寡竟然成了封建社会官员升迁标准之一。

        若一个告状的人都没有,那可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政绩。

        如果不能遏制诉讼呢?

        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解决提出这个问题的人。

        但无讼,就意味着解决矛盾了么?只是将问题暂时捂着。

        自古以来都喜欢捂盖子,直到捂不住了。

        头痛医嘴,脚痛医嘴。只要嘴不叫唤,病痛就自然没有了。

        “这……”

        林如海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林曜,没想到他竟然有比限制权力更异想天开的想法。

        欲言又止,却没有说什么,只留下一声叹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