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刘静轩的忧虑_大明:我有一座军火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六章 刘静轩的忧虑

第(2/3)页

他们与沿海商队合作,将商品通过海上运过去,还有荷兰的合作若是谈成了,也分给他们一部分单子。”

“但也要掌握一个竞争,让这些工厂之间,争夺这些单子,价廉物美则优先。”

朱由棷想到这里,突然想到了一个后世常用的办法,竞标。

实际上宋代开始,这种模式就存在了,宋代把招标叫做“买扑”,朝廷在招标前会给出一个估价,再由这些商人报价。

明朝也存在这种情况,但是大多数的生意,都是交给朝廷掌管的官方形式来解决,例如银作局,专门为朝廷打造金银器饰,其中的管理者,也都是有官职的。

而工厂建立之后,大明所需的物资,也都是通过这些朝廷掌管的工厂来解决,例如军工厂,造船厂等,所以他才会忽略了这一点。

刘静轩也明白了朱由棷的意思,回答道:“陛下,您所说的意思我明白了,对于这些外贸

的单子,由我们提供和定价,然后让这些私人经办的工厂来竞争。”

“这样也省了内阁的负担,对于这些工厂来说,也是一次机会。”

“刘阁老说得没错,但有些情况还是要注意的。”

朱由棷想起后世的一些例子,提醒道:“首先这些产品的质量一定要经过朝廷的检查,毕竟是出售给外国的,千万不能出漏子,否则也会影响大明的声誉。”

“还有要注意恶意低价投标的问题,朝廷内部要根据大沽口工厂的情况,研究出一个成本价,低于这个价格的企业,自动废标。”

“当然,关于这些工厂的内部工艺问题,也可以让他们提供一份资料,如果真有新的方法可以降低成本,大沽口的工厂也可以学习,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这些技术。”

朱由棷知道,这些工业技术的迭代,一部分靠得是科技的进步,比如蒸汽机等,但也有一部分靠得是工人的技艺。

后世很多工人,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发现了更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