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君臣相得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一章 君臣相得

第(2/3)页

厄古人对汉学的态度仅限程朱理学范畴,连诗赋都被剔除科举科目,这样的结果导致文人思想僵化、局限。

  文人失去进取通道,大多转向商贸、戏曲、印刷等与文字相关行业,参与科举者亦少,诺大帝国,十六届科举仅取士一千一百人而已。

  这时候北贵南贱的认识很普遍,南北争的实际就是对帝国的统治权和文化优先权。

  但最后南方在厄古上层的压制中始终无法获胜,直到江淮暴动蔓延全国,文人看到了借机推翻厄古人统治,重新建立汉人权柄和文化统治地位的可能性。

  直到本朝太祖出现在政坛参与逐鹿,文人阶层才在商贾、地主阶层的帮助下找到了可以倚靠的擎天柱,并最终实现了恢复华夏的理想。

  厄古人被逐回草原,随之而来的是对武人文化、北人优先权的清算,南北、文武之争也愈演愈烈。

  在这中间穿插的,是钱钞问题。北钱南钞,说的是北方依托前宋、辽、金三朝积聚的财富和对外战争的大量掠夺,建立起了自己的货币体系,也使积极参与对外战争的平民到贵族普遍拥有大量贵金属。

  而南方承继的是南宋时期的交子、会票体系。

  前朝灭宋后下令禁止铜钱流通而普遍使用交子,导致北地士民深受其害,而贵金属大量流入南方,为南人行商贸、海贸创造了条件。

  也正因此,逐渐导致了北贫南富现象,北人对南人的怨望逐渐加深,这就是为何江淮大起之后镇压军队中有大量北人的缘故。

  桃娘的手艺那是经过她姨娘亲传,又有李丹指导、点拨过的。很快,几样小菜与一壶玉流春便摆到了桌上。

  双菇烧落苏(茄子)、虾仁烧豆腐、砂锅腌笃鲜、腊卤五样、五花蒸鲈鱼,看得赵拓惊诧不已,脱口道:“朕的御膳房也不过如此了!”

  桃娘正要退下,闻听此话吓了一跳。

  李丹忙问了几句楼下的各位如何安排的等等遮掩一番,让她下楼去了,这才把手摇着咧嘴:“我的爷,您可不能这么比,传出去御史还不做文章么?”

  “知道、知道!”赵拓自觉失言,赶紧拱手,然后夹了一块糟鱼片:“这么说,这三件事其实起缘、本质似乎是一体的,可要怎么拨乱反正才好呢?

  大臣们建议一条接一条,但朕总觉得这些条陈真要做起来颇有阻力,因为有利于一方必定就会损害另一方。”

  “陛下谨慎是很明智的。”李丹点头为他斟满一杯,说:

  “古语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表明古人也意识到谨慎对执政者非常必要,何况陛下肩上的担子是古代君主们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呢?

  不过……,凡事都有解。能正面解决的,正面解决,不能正面解决的,我们可以绕开几步嘛。”

  “嗯?你这个话里有话吧?”赵拓抬起头笑道:“有没有具体点的?”

  “具体的嘛……?”李丹拉长声音,然后眨眨眼:“陛下何不造船、修路?”

  “造船?修路?”赵拓又莫名了:“这和解决这三件事有何关联吗?”

  “有啊!”李丹点头:“北贫南富、东贱西贵,长此以往南北差距更大!武人多出于北、文官多出于南,其间天堑无非长江、淮河。

  东部物产丰足、价格低廉,运到西边就是几十倍的利润,勿论是盐还是铁器、衣裳都是如此。所有的这些着落在一点:交通!

  哦,说句题外话,前两天臣奉旨去工部,看了他们制作的债券铜板和六色套印的机印小样,很不错!

  制作精美,超过了臣见过的前朝以来所印任何交子、会票。不夸张地说,民间如有人想要仿制,除非他家财百万。

  似这等技术还可继续完善,臣会上个折子请求建立新的印钞造币总局替代现在的宝钞司,主要承担钞币、税票、债券、合同契约及各种票据等高级防伪印刷品的印制、铸造任务,包括那个护照也由他们印制。

  再说交通,陛下可以结合这次发行战争债券的经验,发行交通债券用于修路和造船。修路、造船本身不是目的,强化全国驿路和邮政才是主要的!”

  “邮政是什么?”赵拓拦住他问。

  “邮政是国家建立和直接经营的系统,它包括信件传递、商旅输送、汇兑票券等等,是以通政、通商、通民为目的的机构。”

  “那它和现在的驿站有区别吗?”

  “驿站是为官方、政府服务的,邮政包括邮驿是为民间服务的;驿站仅仅为通信和接待官员。

  但是邮政业务更加广泛,甚至可以包括包裹货物的输送、人员的短途接力输送、汇票的汇兑,形式上也不拘步行或骑马,还可以是载客马车、轮船、客船的联运。”

  “朕好像有点明白了。”赵拓拍了下桌沿:“卿之意,不平衡是由于南北、东西地域的阻隔所致,并因此各地方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要通过修路、建设桥梁、建造渡船来打通各地。”赵拓微微皱眉:“但是这样做,会不会征调太过影响农事?”

  李丹伸出大拇哥:“陛下能想到这个问题,说明您是位英明睿智的君主,也注定了您能够成就一番不同的事业!”他拍完马屁又伸三个手指:

  “臣有三件神器,可帮陛下快速、高效、节省地实现目标:驷马货运大车、水泥和畜力搅拌机。有了这三样,修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add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